植物不能移動,因此會受到環境及氣候變化的影響,進而遭受逆境。有研究表明,逆境條件下的實際生產量與潛在產量的差異甚至可達70%以上。
冷害
玉米是喜溫作物,從玉米整個生長發育期來看,芽期、苗期和灌漿期對低溫極其敏感。芽期低溫不僅推遲玉米的出苗期,同時影響出苗率;苗期低溫會造成生長緩慢,植株功能頁面的有效葉面積在低溫下也顯著減少,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即使在擺脫低溫環境后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。灌漿期低溫明顯降低植株干物質積累速度,因此直接影響產量。
干旱
未來氣候的暖干化對于占東北地區玉米產量80%以上,氣候半濕潤和半干旱的中西部玉米帶而言,農業干旱將趨于嚴重而且頻繁,對玉米生產和玉米帶的發展構成嚴重威脅。玉米在開花期遇干旱等脅迫條件,雄、雌穗開花間隔加大,造成穗粒數和百粒重均下降,下降幅度隨旱情的升高而增大。
密植
密植是趨勢,但在大田條件下,隨著密度的增加,玉米穗粒數顯著下降,這是玉米單株光合速率降低以及植株生長速率下降的結果。尤其在散粉后光照不足易延緩甚至停止花絲伸長,進而增多敗育粒,且敗育率隨群體的增加而升高。
肥力供應
肥料使用的關鍵是提高利用效率,增加吸收利用,減少揮發浪費。如氮肥由于土壤中脲酶的作用而揮發,及淋溶硝化造成很多,實際利用率低于30%,而肥料不均衡的供應,特別是后期缺肥也是造成作物抗逆性降低,易感各種真菌病害的重要原因。
堅持提升植物健康的“施樂健”功能產品等都可以有效地減少低溫冷害、干旱、密植及不平衡施肥造成產量損失。
(趙文龍)